鐵路公路橋臺的布置
橋臺的常用高度不超過(guò)10米,少數高達20米左右。一般以橋頭路基填土高度確定橋臺的高度。橋梁全長(cháng)在滿(mǎn)足橋孔排洪或橋下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可在橋頭修筑高橋臺、高路堤,也可用引橋取代高路堤,延長(cháng)橋梁長(cháng)度,這主要取決于橋位附近地形、地質(zhì)、土石方調配、合理使用土地及環(huán)境美化等方面的條件。在采用高橋臺、高路堤時(shí),應慎重考慮技術(shù)上的安全可靠,以及多占用土地的長(cháng)期損失,不宜單純追求節省橋梁工程而壓縮橋梁長(cháng)度。例如,山區跨谷橋不宜在陡峻山坡上修筑高橋臺;城市橋梁因取土不易、影響市容,也往往避免高路堤而采用引橋。拱橋橋臺須承受拱腳的水平推力,對地基要求較高,采用拱橋跨越V形狹谷,將橋臺布置在巖石谷坡上,有利于承受拱腳推力,是往往一種較好的橋式布置。
橋臺背后的土壓力和基礎周?chē)坊钔恋闹亓?,勢必增大地基中的應力和變形,因而易引起橋臺后仰和前移,對建筑在松軟地基上的橋臺,尤應特別注意。
橋臺附近路基,應以砂礫等滲水土填筑,并應加強地表排水,避免雨水滲入路基;或設置盲溝,盡快疏干滲入的水分。在嚴寒地區,為防止填土凍害,對填料及施工質(zhì)量更應從嚴要求。這些措施對保證路堤穩定,減少臺后土壓,至關(guān)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