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柱的定義及作用
在多層砌體房屋墻體的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并按先砌墻后澆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chēng)為混凝土構造柱,簡(jiǎn)稱(chēng)構造柱(GZ)。為提高多層建筑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并與圈梁連接,共同加強建筑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chēng)為構造柱。構造柱,主要不是承擔豎向荷載的,而是抗擊剪力,抗震等橫向荷載的。構造柱通常設置在樓梯間的休息平臺處,縱橫墻交接處,墻的轉角處,墻長(cháng)達到五米的中間部位要設構造柱。近年來(lái)為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或穩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墻中的構造柱已不僅僅設置在房屋墻體轉角、邊緣部位,而按需要設置在墻體的中間部位,圈梁必須設置成封閉狀。從施工角度講,構造柱要與圈梁地梁、基礎梁整體澆筑。與磚墻體要在結構工程有水平拉接筋連接。
如果構造柱在建筑物、構筑物中間位置,要與分布筋做連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