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市政知識點(diǎn):地下連續墻導墻施工工藝
(1)導墻的作用是作為挖槽機的導向,容蓄泥漿及防止地表土的坍塌。
(2)導墻一般用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導墻斷面一般為「形、」形或[形,厚度一般為150~250mm,深度為1.5~2.0m,底部應坐落在原土層上,其頂面高出施工地面50~100mm,并應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兩側墻凈距中心線(xiàn)與地下連續墻中心線(xiàn)重合。每個(gè)槽段內的導墻應設一個(gè)以上的溢漿孔。
(3)導墻宜建在密實(shí)的黏性土地基上,如遇特殊情況應妥善處理,導墻背后應使用黏性土分層回填并夯實(shí),以防漏漿。
(4)現澆鋼筋混凝土導墻拆模后,應立即在兩片導墻間加支撐,其水平間距為2.0~2.5m,在導墻混凝土養護期間,嚴禁重型機械在附近行走、停置或作業(yè)。
(5)采用預制的導墻時(shí),應確保連接部分的質(zhì)量。
(6)導墻的施工允許偏差為:
1)兩片導墻的中心線(xiàn)應與地下墻縱向軸線(xiàn)相重合,允許偏差應為土10mm。
2)導墻內壁面垂直度允許偏差為0.5%。
3)兩導墻間間距應比地下墻設計厚度加寬30~50mm,其允許偏差為土10mm。
4)導墻頂面應平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