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建筑殼體屋頂結構
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大空間殼體屋頂結構。殼體形式有圓筒形、球形扁殼,劈錐形扁殼和各種單曲、雙曲拋物面、扭曲面等形式。美國在40年代建造的蘭伯特圣路易市航空港候機室,由三組厚11.5厘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殼體組成,每組是兩個(gè)圓柱形曲面殼體正交,并切割成八角形平面狀,相接處設置采光帶。兩個(gè)圓柱形曲面相交線(xiàn)作成突出于曲面上的交叉拱,既增加了殼體強度,又把荷載傳至支座。支座為鉸結點(diǎn),殼體邊緣加厚,有加勁肋,向上卷起,使殼體交叉拱的建筑造型簡(jiǎn)潔別致。德國學(xué)者U.F.瓦爾德和F.迪欣格爾等對殼體結構理論作出貢獻。奈爾維設計的1950年建造的都靈展覽館是波形裝配式薄殼屋頂建筑。殼體結構可以減輕自重,節約鋼材、水泥,而且造型新穎流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