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鐵路工程知識點(diǎn):路基支擋結構
一、重力式擋土墻
1.一般地區、浸水地區和地震地區的路堤和路塹,可采用重力式(含衡重式)擋土墻。
2.重力式擋土墻墻身材料可采用石砌體、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
3.重力式擋土墻伸縮縫或沉降縫內兩側壁應豎直、平齊無(wú)搭疊;縫中防水材料應按設計深度填塞緊密。
4.重力式擋土墻的泄水孔應在砌筑墻身時(shí)留置,必須排水暢通,嚴禁排水孔出現倒坡,并應保證墻背反濾、防滲設施的施工質(zhì)量。
二、短卸荷板式擋土墻
1.地基強度較大,墻高大于6m,小于等于12m的擋墻可采用短卸荷板式擋土墻。當墻高大于12m時(shí)不宜采用。
2.短卸荷板式擋土墻由上、下墻和卸荷板組成,上下墻高度比例一般取4:6,墻身可采用石砌體。當墻高大于10m時(shí)應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其最低強度等級水泥砂漿應為M10;混凝土應為C20.片石材料應采用不易風(fēng)化的石塊,其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不得小于30MPa.受力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
3.卸荷板制作宜采用就地澆筑。當采用預制時(shí),應在板上預留設置板下豎直短鋼筋的鉆眼通孔;澆筑混凝土后,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80%方可調運安裝。
三、懸臂式和扶壁式擋土墻
1.鋼筋混凝土懸臂式擋土墻和扶壁式擋土墻,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載力較低的路堤地段采用。裝配式的扶壁式擋土墻不宜在不良地質(zhì)地段或地震動(dòng)峰值加速度為0.2g級(原八度)以上地區采用。
2.懸臂式擋土墻高度不宜大于6m.當墻高大于4m時(shí),宜在墻面板前加肋。墻頂寬度不應小于0.2m.扶壁式擋土墻高度不宜大于10m.墻頂寬度不應小于0.2m.
3.每段墻的底板、面板和肋的鋼筋應一次綁扎,宜一次完成混凝土澆筑;澆筑混凝土應按現行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范的有關(guān)規定施工。
4.澆筑混凝土后,應按規定進(jìn)行養護;墻體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后才可進(jìn)行墻背填土,并應按設計要求的填料和密度分層填筑、壓實(shí);墻背反濾層應跟隨填土施工。
四、錨桿擋土墻
1.錨桿擋土墻可用于一般地區巖質(zhì)路塹地段,根據地質(zhì)及工程地質(zhì)情況,可選用肋柱式或無(wú)肋柱式結構形式。
2.肋柱式錨桿擋土墻可根據地形采用單級或多級。在多級墻上、下兩級墻之間,應設置平臺,平臺寬度不宜小于2.0m.每級墻高度不宜大于8m,具體高度可視地質(zhì)和施工條件而定,總高度不宜大于18m.
3.錨桿擋土墻應自上往下進(jìn)行施工。施工前,應清除巖面松動(dòng)石塊,整平墻背坡面,并按設計要求作錨桿拉拔試驗。
4.安裝墻板時(shí)應隨裝板、隨做墻背回填。
5.錨桿頭應按設計進(jìn)行防銹處理和防水封閉。
五、錨定板擋土墻
1.錨定板擋土墻可用于一般地區墻高不大于10m的路塹或路堤墻。
2.錨定板擋土墻可選用肋柱式或無(wú)肋柱式結構形式。
3.錨定板擋土墻,可根據地形采用單級或雙級。單級墻的高度不宜大于6m,雙級墻的高度不宜大于10m.雙級墻上、下兩級之間宜設置平臺,平臺寬度不宜小于2.Om.肋柱式錨定板墻其上、下級墻的肋柱應沿線(xiàn)路方向相互錯開(kāi)。
4.肋柱、錨定板上的錨頭及螺絲桿應按設計要求作防銹處理和防水封閉。
5.分級平臺應按設計進(jìn)行封閉,并設2%的外傾排水坡。
六、加筋土擋土墻
1.加筋土擋土墻可在一般地區用作路堤墻。
2.加筋土擋土墻的高度在I級干線(xiàn)上不宜大于10m.
3.安裝直立式墻面板應按不同填料和拉筋預設仰斜坡,墻面不得前傾,坡度一般為1:0.02~1:0.05.
4.拉筋應具有粗糙面,并按設計布置水平鋪設,當局部與填土不密貼時(shí)應鋪砂墊平。鋼材外露部分應作防銹處理。連續敷設的拉筋接頭應置于其尾部;拉筋尾端宜用拉緊器拉緊,各拉筋的拉力應大體均勻,但應避免拉動(dòng)墻面板。
5.反濾層及排水層必須按設計要求設置;沉降縫應根據加筋土擋土墻高度及地基土質(zhì)的變化情況設置。
七、土釘墻
1.土釘墻可用于一般地區土質(zhì)及破碎軟弱巖質(zhì)路塹地段,在地下水較發(fā)育或邊坡土質(zhì)松散時(shí),不宜采用土釘墻。
2.土釘墻高度宜控制在20m以?xún)?,墻面胸坡宜?:0.1~1:0.4,根據地形地質(zhì)條件,邊坡較高時(shí),宜設多級。多級墻上、下級之間應設置平臺,平臺寬度不宜小于2m,每級墻高不宜大于10m.單級土釘墻墻高宜控制在12m以?xún)取?/p>
3.施工前應按設計要求做土釘拉拔試驗。
4.水泥砂漿應按設計要求配制;砂料應采用級配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5.灌漿宜采用壓力灌漿,灌漿壓力一般為0.2MPa.
6.土釘孔灌漿后應至少養護7d;養護期間,嚴禁敲擊鋼筋。
7.施噴混凝土墻面前,應按設計掛好鋼筋網(wǎng),并預留伸縮縫和泄水孔;鋼筋網(wǎng)、網(wǎng)與土釘頭的連接宜采用焊接。
八、抗滑樁
1.抗滑樁可用于穩定滑坡、加固山體及其他特殊路基。
2.抗滑樁應按丁點(diǎn)設計圖施工。開(kāi)挖中應核對滑面情況,當實(shí)際位置與設計出入較大時(shí),應通過(guò)變更設計處理。
3.抗滑樁應分節開(kāi)挖,每節高度宜為0.6~2.0m,挖一節立即支護一節。護壁混凝土模板的支撐可于澆筑后24h拆除。開(kāi)挖、出渣、運輸應符合現行鐵路橋涵施工規范的有關(guān)規定。爆破應采用減振措施。棄渣不得堆在滑坡范圍內。開(kāi)挖樁群應從兩端向滑坡主軸間隔開(kāi)挖,灌樁1d后才可開(kāi)挖鄰樁。
4.樁間支擋結構及與樁相鄰的擋土、排水設施等,均應與抗滑樁正確連接,配套完成。
九、樁板式擋土墻
1.樁板式擋土墻可用于一般地區、浸水地區和地震區的路塹和路堤支擋,也可用于滑坡等特殊路基的支擋。
2.樁板式擋土墻的樁間距、樁長(cháng)和截面尺寸的確定,應綜合考慮達到安全可靠、經(jīng)濟合理。樁的自由懸臂端長(cháng)度不宜大于15m,樁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1.25m,截面形式可采用矩形或T形,樁間距宜為5~8m.樁板墻頂位移應小于樁懸臂端長(cháng)度的1/100,且不宜大于10cm.
3.擋土板宜預制,每塊板應預留兩個(gè)吊裝孔,孔的直徑可采用5cm,孔的位置應靠近板的兩端約1/4板長(cháng)處。
4.擋土板安裝時(shí),應隨安裝隨填板后反濾層。
5.當樁間為土釘墻或噴錨支護時(shí),樁問(wèn)土體應分層開(kāi)挖,分層加固;當錨固樁上部設有多排錨索(桿)時(shí),應待上一排錨索(桿)施工完成后,才可開(kāi)挖下一層的樁前土體。
6.錨索(桿)樁板式路堤擋土墻,應嚴格控制墻背填土的壓實(shí)密度;壓實(shí)時(shí)不得直接碾壓錨索(桿)。
十、預應力錨索
1.預應力錨索可用于土質(zhì)、巖質(zhì)地層的邊坡及地基加固,其錨固段宜置于穩定巖層內。
2.預應力錨索應采用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xiàn)制作,鋼絞線(xiàn)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xiàn)的規定。對有機械損傷、嚴重銹蝕、電燒傷等造成強度降低的錨索材料,在施工中不得采用。
3.預應力錨索施工程序為造孔、裝索、灌漿,再作承壓板(或樁、梁),最后進(jìn)行張拉、封孔。
4.制作承壓板(樁、梁)時(shí),墊墩頂面必須平整、堅固,且垂直于鉆孔軸線(xiàn);墩孔軸線(xiàn)應與鉆孔軸線(xiàn)相重合。墊墩旁應預留補漿孔和排氣孔。

